January 04, 2007

作醮前的準備工作


 
上個月,騎著腳踏車經過科博館附近的停車場,看到睽違已久的建醮牌坊!

 記得距離上次看到另一處的作醮,已經是十年多前的事情,那時候只感覺醮樓上有神先和仙女的模型,就像放大版的芭比娃娃一樣,只是換成了中國古裝,上演著傳統神話故事;固定的時間,人型還會揮揮手,搖搖頭,做出不同的動作;放滿罐頭、零食、白米...等糧食的長桌間,會有穿著褐色或黃色道袍的道士,口中念念有詞,手上拿的香和道鈴,在醮樓前來回走動,感謝上天給予的糧食,以及來年的祈求。


 
 大約是一百五十個停車格的場地,主要使用色系(大紅/銘黃/深綠/青藍/橘),與藏傳佛教使用的色系相似。換句話說,就跟台灣近五十年建造或重新整修的廟,都是以高彩度的顏色為主,!

 樓牌的最上方,一定是玉皇大帝,下一層有觀世音菩薩、佛陀...第二階級的神明,再來是有法力神仙,最底部是民間的神話故事和仙女們。正中央有祭壇,心誠則靈。


 這次看見準備工作,也是很有趣喔!尤其是鋪白米飯的部份,看了許久時間。
 
 每一個白米堆,大約五分鐘就完成了。大約要放置一天半的時間,最後白米也無法食用,頗可惜的,傳統都是主滿滿一鍋,最後由參與者平分白米,但最終會去哪哩,自己也不清楚,應該是黏貼在家中各處,以及供俸神桌上,沾沾神給予的福氣(?)現在響應了節約糧食的作法,以山型的塑膠為底,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空間是空氣取代,但以視覺上來說,看起來更大更高的一堆白米飯。




 鋪紙在紅色山型網子上>倒上煮過的米>一坨濕黏的米>抹平



 最後貼上一張紅色的飯匙,就可以給神仙們吃摟!(其實有點像做到一半的麻糬,希望不難吃)

 三月的大甲馬祖出巡,每年都會經過學校附近的大馬路,卻從未親眼看到,今年要畢業,以後找時間參予的機會更少了,準備去瘋一下轎底,說不定未來運氣會更好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