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ptember 30, 2006

當Espaiño和日本語相撞時(繁體中文、華文、北京話)


我想全世界最有意思的文字就是中文,因為是象形文字,所以看字即可猜意;因為是要述說事情,用一百字形容可以,用一個字直述也可以,既不用主詞、受詞,即可以知道對方希望的東西;當遇到不會念的字時,有邊讀邊,沒邊讀旁邊,基本上就可以猜對百分之五十的字音。中國文字千年創造,也算是“字“最多的語言,依照清朝康熙字典字數,就有兩萬出頭,當然此字典的字多以古怪為主,能想像到的部首拼旁,在這本字典既教你其字含意外,如何說、如何講,也有一套公式可以使用!

不知道怎麼會說中文的,不過絕對是聽來的!因為父親說我三四歲時會念哥哥課本的課文,那時我並不識字。

我小學一年級讀了兩次!一年是寄讀,也稱先修班,令一年是學齡年讀書,也就是正常上學的年紀的;很少人能想像我小時候,學中文注音,可以不及格被打個三大板;因為寫字不好看,如同鬼畫符,小學一年級的作業簿,幾乎都是紅字居多,當然也是被海了K了一頓後。二年級學習寫書法,以及被逼著慢慢寫硬體字,終於寫字本被老師認同!

接下來插撥個關於寫字的不良示範吧!其實前述寫字是在小學二年級開始便好看的,但是,現在我寫的字卻很潦草呢?一切都是考試害的呀!當年生國中後想寫漂亮的國文考卷,一字一字用心慢慢寫,雖然考卷很工整,但因沒寫完而不及格;最可笑的是,因為字太漂亮,被老師訓了一頓!從此考卷以快寫至上,越寫越快,越寫越草,近乎魏晉時期的書法風格!

中文有兩種,一種是台灣使用的繁體,一種是對岸合部份華人國家使用的簡體。前者是一直延伸中國文化的文字,後者文字已經失去意義。大部分的台灣人,因為抄筆記的需求,而學習不正確的簡體字,包括自己在內,寫簡體中文會夾雜日本漢字!

真正喜歡上寫繁體中文是到高中之後,到新加坡辦事後,看了一星期的簡體報紙,驚覺簡體字是極為沒意義、沒文化的文字,請別把前述的批評喻為簡體沒水準,反倒是與繁體中文比起來,簡體字好像少了些中國文化一直傳承下的精髓,只選擇其偏旁,或者音譯簡化,喪失中國文字的優美之處!實在可惜!另外,每回新加坡阿姨的學生,看到我媽媽寫的中文字時,都驚呼台灣人真厲害會這麼複雜的中文字,更加珍惜他們是學簡體字,好記又好寫。也要感謝他們,讓我感到寫字是一種的優越,更珍惜寫繁體字!

說實在話,嘗試學這麼多語言,回頭發現學中文真的不容易,唯一簡單的只有中文文法(隨便說隨便通),一些外國朋友想學中文,卻發現不知道要怎麼去被中文音,要寫下來也不是,要死記又怕忘。外加中國每一區,因方言不同,間接影響到中文發音不依,就光是以台灣就有三種以上的口音。學中文官話發源地北京腔的外國人,到台灣也許會聽不懂一些特殊音。更簡單的舉例就是美語與英文:用音不同,用字不同,其含意差了十萬八千里!

每回寫繁體字,心情高興的像在飛一樣!(雖然有些字常忘記怎麼寫!)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